文章阅读
土郎中
文章来源:国医大使网
作者:管理员
发布时间:2018/7/5 14:27:27
点击数:1168
我国现行的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》、《执业医师法》等法律法规,使诸多民间中医行医障碍重重。今年出台的新医改方案提出以农村为重点、坚持中西医并重,挖掘利用民间中医药的潜力,加强农村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建设,这意味着民间中医药将重新在农村大有用武之地。今年5月8日,江门市在广东省率先对首批19位通过资格审查的乡间“土郎中”进行考试。上月21日,首批10位通过考试的“土郎中”获得了江门市卫生局颁发的民间中医行医资格证。
家中行医三十年 隔壁便是卫生院
楼上是住宅,楼下是问诊间和中药房……这栋位于鹤山市沙坪镇越塘村的普通砖楼里,71岁的主人李仕当在此经营已超过30年。一位正“闹肚子”的村民叫声李医生后坐下,李仕当为其把脉,开方。然后交给68岁的太太抓药。3分钟后,来看病的村民唐先生拎着一剂药走了。“为什么只抓一剂药?”羊城晚报记者问唐先生。“又不收诊金,一剂药才8元钱,看得好不来了,看不好再来”。
羊城晚报记者注意到,离李仕当的诊所不远,便是沙坪镇卫生院。在记者采访李仕当的头几分钟内,便有多名村民陆续前来求诊。年近40岁的村民唐先生告诉记者,他读小学时得了“甲肝”,李医生为他治了三个月治好了,为此他特别信李医生。显然,在镇卫生院和“土郎中”之间,这些村民凭着朴素的逻辑作出了自己的选择。
李仕当祖传中医。爷爷和父辈都在老家鹤山市龙口镇湴蓼村行医,到李仕当这辈,他1978年起便在湴蓼村当赤脚医生,1980年个体医生考证,他以78分考得了乡村医士证。考证后受越塘村支书之邀在越塘行医至今。李仕当虽然持证行医20多年,但2005年起,鹤山卫生局因政策调整停发行医执照。李仕当无证行医5年多,直到这次重新考试合格,他才重获颁证。
摘了无证行医帽 都想在家开诊所
这次参试年龄最大的76岁考生陈长城,在家为人把脉30多年来一直无证行医。记者拜访陈长城时,他正在江门市外海镇的家中为人诊病。20多位病人坐在院子里待诊。陈长城是江门市外海镇一名受当地人欢迎的“土郎中”,他在这次考试中考了第一名,但因没受过正规学院教育无申请资格,从来未拿过行医执照。去年由于查无证行医查得紧,他曾闭门“谢客”数月,后来求诊的人多,他才重新问诊。
记者走访十位首批获证的五邑“土郎中”,他们普遍希望像李仕当一样有自己的诊所。陈长城因年纪大只能在家设诊所,已获江门市卫生局同意。在台山市沙头村家中无证开诊多年的“土郎中”陈路长,说要继续保留在沙头村的诊所,定期回村为村民诊病,但他同时考虑到村民已有不少人搬到台城居住,他自己也在台城有一处住所,计划在台城开第二家诊所。江门市新会区冯流衍,从小师从父亲学习中医针灸推拿,当地居民称他为“金手指”,他计划在自己住所附近开设个人病床,为附近农村和社区居民推拿治病。台山市台城白沙村的余向前,自小师从父亲学习中医,目前正在开平市郊物色地点,申请开办个人社区诊所。
江门市卫生局医政科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,按照政策,获取行医资格的民间中医只能在当地农村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,但现在首批获得资格的民间中医师大多希望自己设立诊所,江门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将设法进行调整,深化改革,大胆尝试,尽量实事求是地给予考虑。
土郎中大多无证 落第后决心再考
据了解,江门市区和下属各市(县级市)、区均有农村医疗卫生机构,目前的医疗机构配置是:每个农村镇有一个卫生院,每个管理区有一个卫生站,每条自然村均有一个由各区、市扶持开办的个人行医诊室。除此之外,据江门市卫生局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,江门市尚有约300余名能开处方的中医从业人员和几十名具有一技之长的中医人员,据介绍,这批“土郎中”在民间为民众治病并获得当地民众的认可,但除了首批获合格证的十人,他们中绝大多数仍属无证行医。这些无证行医的“土郎中”该何去何从?
记者辗转找到此次参加考试的“落第”者符长胜的家。符长胜已是68岁的老人了,从江门市礼乐镇向前大队迁到江门市蓬江区居住多年。符长胜说,这次考试不合格主要是没有复习,题目较难。他上世纪70年代在江门市礼乐镇向前大队当赤脚医生,1983年调到当时的礼乐公社礼乐船厂当厂医。1986年他考试合格,拿过厂医行医资格证,但1997年工厂承包给他人后他无奈提前退休,行医资格证过期后,他怕自己无证行医而于十多年前脱离了医疗实践。符长胜表示,他将重新复习半年,下次再考,争取考上。
据记者了解,江门市这次考核颁证只是第一批,第二批将在半年后进行。
“能通过考试的都是精英”
有专家认为对“土郎中”考核后颁证是民间中医走向正规的第一步
羊城晚报江门讯 记者饶新一、通讯员广文报道: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,此次江门市通过考核为首批十位“土郎中”颁发资格证,是江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参照新医改方案而提出的试验性做法。江门市卫生局局长毛炯对记者说,江门市这次具创新性的民间中医考核颁证做法,是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《转发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》、江门市人民政府《印发关于推动江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》精神,在广东省内先行先试的一次大胆尝试。
据了解,江门市于去年11月制定《江门市民间中医从业人员行医资格认定工作方案(试行)》,设定报名者要有20年以上的行医经验,要有农村村民委员会以上的评价意见,入围者要提供多个自己以往治疗成功的案例,由卫生局组织专家走访核对。江门市卫生局组织中医专家对报名的60多名“土郎中”进行评定,考试资格审定后,再组织专家出题,组成题库,笔试、面试时从题库中抽题。
江门市卫生局医政科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,“这次考试没设复习大纲,笔试中医基础,面试治疗方案。每人题目都不同。”他向记者透露说,这次考试确实难,能通过的真是“精英”。
江门市这次试行给民间“土郎中”考试颁证的依据是什么?江门市中医学会的一位老中医对记者说,过去多年,我们一直拿衡量西医的标准去衡量中医,特别是民间中医。西医和中医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医疗体系。民间中医有自己的师承模式:“以师带徒”。民间中医从药物归经配伍、四诊合参、辨症辨病直到遣方用药,每一家、每一派都有自己的模式,全靠经验和悟性来传承。一些民间中医的秘方绝技就是这样产生的。对民间中医不能按西医学标准认定是否准予行医,凡是有一技之长,能运用中医药为治疗手段,为当地百姓解除疾病痛苦的人,并在当地有一定影响且百姓认可的,经当地医疗卫生主管部门考核后,都应给予民间中医行医资格。江门市这次组织严谨的考核后颁证,是民间中医走向正规的第一步。
羊城晚报记者 饶新一 通讯员 广文 摄影报道
这个“土”字切合乡土中国
□韩江子
在西医范式统治医学的今天,民间中医在某些管理机构或主流人士眼里,地位是无足轻重的,有时甚至会被当作江湖游医予以取缔。但任何人只要不持成见,愿意到乡村去看一看听一听,他们就会发现,多年来,民间中医就像草根一样,野火烧不尽,四乡六里的农民依然信任着民间中医,信任着这些“土郎中”的号脉和他们开出的中草药。
民间中医的生命力除了自身的医术经验积累外,还端赖于另外两点:一是它植根于乡土社会;二是看病费用低廉。
由于植根于乡土社会,世世代代在某地行医,与所居土地、居民都连成一体,所以有了“土气”。这种“土气”,使医患之间知根知底相互信任。土就土嘛,有何不好?今日城中许多大医院中,还能找到这样和谐的医患关系么?
大型医院是医疗和科研重地,条件相当优越,但这里也是集“看病难”“看病贵”之所在。农村人通常是消费不起的。而民间中医因其价格低廉,契合了农民的支付能力而受到欢迎,于是有了广泛存在的土壤。
从根本上说,民间中医是社区性的。医术行不行、医德好不好,一切都在居民、乡亲的口耳相传中。民间中医的发展,也为当前国家强调的社区医院建设提供了一条可供参考的路子。
存在的就是合理的。政府部门重拾民间中医这块宝,是尊重现实的政策选择,是实事求是。江门卫生部门的举措,尽管显得小心翼翼,但毕竟迈开了一步,值得肯定。
重视“土郎中”,好!好就好在一个“土”字,这个“土”切合乡土中国。
【返回】
- 上一页:怪医邱宗煜献古代药方目的
- 下一页: 行医时间越长,唯心论的思想就越重